2007/08/08

維基百科「致命的吸引力」

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on 2007/08/06. Check original post at: UDN
雖然同樣是「免費」,儘管校內齊備著各種專業資料庫,同學們仍然獨鍾維基百科。這是為什麼呢?

為期三天的維基2007國際年會 (Wikimania 2007) 在台北舉辦,我正好躬逢其盛,與另一位美國學者 David Pendery先生於首日共同主持一場名為【當台灣學生遇見維基】(Wikipedia and Taiwanese Students — A Good Mix) 的小型研討。在會中,我們邀請了幾位台灣學生,共同分享他們對於維基百科全書的看法以及實際使用的經驗,並且與在場的其他與會者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

我曾經教授「電腦網路書目學與研究方法」課程多年,對於台灣學生使用線上資料庫,有深刻的體會。事實上,國內大學圖書館每年都會投入大筆經費購買專業資料庫,其中除了 Project Muse、EBSCO、ProQuest等整合論文與期刊的全文或書目資料庫系統外,亦包括諸如【大英百科全書】、【大美百科全書】等知名一般資料庫。

由於這些資料庫十分昂貴,因此每年學校都會辦理講習,教導學生如何使用,只要在校園網域中,這些服務便完全免費,即使在校外,也可以透過設定「代理伺服器」(proxy) 免費存取這些資料。

然而有趣的是,雖然同樣是「免費」,儘管校內齊備著各種專業資料庫,同學們仍然獨鍾維基百科。這是為什麼呢?

其實答案很簡單,許多學生雖然做的是「研究報告」,但卻並不習慣使用專業資料庫。相反地,他們通常沿襲平時的查詢模式,使用Google等搜尋引擎作為資料收集起點。當他們輸入關鍵字後,往往會間接連結到維基百科全書。因此,透過搜尋引擎轉介,維基的開放性達到了最大值。。

它是個開放的平台,可以透過任何搜尋引擎存取,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免費查詢。同時,任何人都可以增添、修改資料庫的內容,無論他們的專業背景或動機如何,都可以平起平坐,發表他們的議論。

維基的開放性,營造了其他專業、封閉資料庫所沒有的魅力,它真正達到了知識的全面下放與「去中心」,千百年來掌握在知識份子手中的權力開始解體,傳統的「讀者」(reader) 逐漸進化成為了「讀/寫者」(wreader = writer + reader),一種真正「眾聲喧嘩」的場域,透過超連結與多使用者互動,正無盡地展開。

當然,這並不表示維基百科的內容完全正確。相反地,它經常因為各種資訊誤導而為人所詬病。某些大學教授相當排斥學生引用維基百科的內容,一位與會學生便表示,她的報告因為引用了維基百科,而得到了極低的分數。因為該位教授稱「維基百科並無學術可信度」。

的確,雖然維基百科中的資料泰半正確;然而卻也經常因為不同動機或惡作劇,鬧出許多趣聞。例如今年七月馬英九便曾澄清維基百科中關於「父親馬鶴凌是陸軍中將退役,母親秦厚修是國防部總政治部股長」的惡搞內容,並非屬實。最後,維基只好限制網頁修改,設定為「半保護,匿名或新註冊用戶不能編輯」。

維基的魅力,在於人人都可以參與,交換意見,發表看法,分享知識。許多具有爭議性的主題,都可以在討論區看到精彩紛呈的辯論。然而維基的危險,卻在於大量的正確資料中隱藏著少量的錯誤,只要些微的誤導,就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。

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場域中,「品質管控」成為了重要的課題。然而「品管」與「箝制」之間的分寸如何拿捏?這才是最棘手的問題。

維基的魅力,正是來自於它的危險。這種全然的開放性,形成了維基「致命的吸引力」。

延伸閱讀:
今年的維基國際年會,在台北〉〈挑戰極限:台北申辦維基國際年會記事

沒有留言:

Mercury簡易改裝

有同好有一樣的困擾 - 如何使用自己的data logging軟體,因此寫了這篇來分享我的簡易改裝。 Background 雲豆子 MERCURY roaster 烘豆機的設計是使用自行開發的軟體,來:1. 操控風門/火力; 2. data logging/自動烘焙。 ...